推进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,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项奠基工程,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、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有效路径。
5月14日,南京网格学院成立,全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推进会同时召开。作为首批五个试点城市之一,南京通过先行先试,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和示范样本。
集中攻坚,107个社区先行试点
去年9月起,我市成为全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首批试点地区。对此,市、区两级网格专班建立定期研讨、挂钩联系、督查督办、信息报送汇总等工作制度,全市整体形成组织有力、指挥畅通的运行体系。
围绕如何开展好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,南京先从查摆难题入手。针对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发现难、工作联动难、基层减负难、群众办事难等难点问题,聚焦网格化管理,我市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,先后组织市区两级政法委书记两次参与“一日网格员”体验活动,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。
在此基础上,根据省任务书明确的六个方面试点任务,成立4个专题课题组,围绕整体设计、信息体系、工作模式、事项清单等重点内容进行集中攻坚。研究建立以《南京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实施意见(试行)》为主体,涵盖党建引领、网格划分、信息平台建设、网格工作清单等方面的“1+N”制度体系,统一思想认识、细化工作要求。
与此同时,坚持以点带面、示范引领,在玄武、建邺、栖霞、江宁、浦口5个区15个街道、107个社区开展试点,为全面铺开探索路径、积累经验。
科学划分,合理配备专兼职网格员
试点以来,我市各区以《南京市社会治理网格划分规范》为依据,按照构建全市基层社会治理“一张网”的要求,综合考虑城乡差异、属性特点、管理状况、资源力量、工作任务等因素,根据人口规模适度、服务管理方便、资源配置有效、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,既相对统一标准,又因地制宜实施,初步完成了网格划分工作,并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网格管理模式。据统计,全市已划分12954个网格,其中综合网格10666个、专属网格2288个。
不仅如此,按照配齐配强专职网格员、推动发展兼职网格员的要求,各区根据网格数量、复杂程度和工作任务,通过将街道社区干部编入网格、现有社工协辅人员转任兼任以及公开招录等方式,开展专兼职网格员配备工作,并探索建立录用、培训、上岗、考核、退出等配套机制,明确界定工作清单、落实工作责任、规范工作行为、健全工作保障,努力打造了一支基层社会治理专业专门队伍。目前,全市共配备网格员25012名,其中,专职网格员9760名,兼职网格员15252名。
科技支撑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
我市强化智能应用,把网格化社会治理与智慧城市建设、大数据中心建设有机结合,着力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。依托智慧南京和公安数据信息库,规划建设市级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,实时向省社会治理数据中心上传、报送社会治理数据。
在试点过程中,我市还在玄武、建邺、浦口、栖霞4个区10个街道99个社区推广应用社区治理一体化信息平台,在江宁区试点推广手机“全要素网格通”APP。按照“一张网”的要求,依托标准地址,以普及二维码系列标识为基础,科学测算服务管理工作量。 在试点区、街道科学精准划分全要素网格,将网格内人、地、事、物、组织等要素的管理责任与职能部门实施捆绑,完成3000余个网格的划分、编码、定名,并实现网格与139万个标准地址的关联整合,准确定位要素位置,智能推送处置任务。
争创特色,多方面形成示范效应
在试点过程中,我市各区还结合区情实际,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,彰显出各自特色,形成了一批经验做法,在社会治理实战中效果初显。
玄武区按照“一个平台管调度”的要求,以“社区治理一体化信息平台”建设运用为核心,建立了以网格为单元、以移动互联应用为载体的联动融合开放共治的社区治理工作机制,形成区、街、网格三级信息化、实战化联动模式。
栖霞区突出党建引领,组织发起辖区内党组织组成网格党建“红色联盟”,并建立“网格+组团”架构和大走访任务清单机制,将70个部门、9个街道、5个园区分成10个组团,叠加到网格上,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到网格内,实施精细化服务。
江宁区围绕打造“全要素网格”,在社会治理网格上叠加党建网、城管网、市场监管网、安全监管网、环保网等专项网格,编织形成全区六网合一、一网覆盖的格局,实现了社会治理网格全域覆盖。
浦口区以网格治理为基础,将全区各类社会治理事务纳入管理系统,综合协调、统筹调度相关职能部门,通过联合指挥、联勤巡防、联动处置,促进各类网格事务早发现早处理。
江北新区协调相关单位,将各条线基层业务工作主动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,形成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。
“从总体情况看,全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呈现出重视程度高、推进力度大、实践效果好的良好态势,许多方面在全省形成了示范效应。”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